跟大家聊聊我用了好些年的一个老伙计——大智慧股票行情软件。想当年我刚开始琢磨股票这玩意儿的时候,两眼一抹黑,啥也不懂。听人说,看盘得用软件,大智慧算是老牌子了,用的人多,那就试试呗。
初识大智慧我记得那会儿还是用台式机,网速也慢。先是到网上搜“大智慧”,找到他们的官方网站,那时候也没啥“Level2”还是“专业版”的概念,就直接下载了个最新版的。下载过程倒还顺利,就是安装的时候,默认勾选了一堆捆绑软件,我这人比较仔细,一个个都给取消了。大家伙儿安装软件的时候,眼睛可得放亮点儿,别稀里糊涂装一堆用不着的东西。
安装完第一次打开,界面嘛花花绿绿的,各种窗口,行情、资讯、指数,看得我眼花缭乱。那时候真是个纯小白,连K线是啥玩意儿都搞不太清楚。就记得当时最先看的就是报价,红涨绿跌,数字跳得飞快,心里也跟着七上八下的。
上手摸索接下来就是漫长的摸索过程了。我这人有个习惯,喜欢自己瞎琢磨。先把每个菜单都点开看看,每个按钮都按按试试。大智慧的功能确实不少,什么F10资料、行业板块、资金流向、技术指标,一开始真是看得头大。
我记得当时花时间最多的就是看K线图。鼠标在上面拖来拖去,放大缩小,切换不同的周期,比如日K线、周K线、60分钟线。然后就开始琢磨那些花花绿绿的线,什么均线,MACD,KDJ。一开始根本看不懂,就去网上搜教程,看人家怎么解释的。慢慢地,好像有那么点感觉了。
那时候,大智慧的版本也挺多,有免费的,有收费的,还有些券商定制版。我一直用的就是那个最基础的免费版,想着先凑合用,等真搞明白了再说。免费版嘛数据更新速度肯定比不上收费的,但对我这种小散户来说,也够用了。就是偶尔会弹点广告,有点烦人,不过免费的嘛也能理解。
我的使用习惯和一些小坑
用了这么多年,我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使用习惯。
每天开盘前,我会先看看大盘指数的走势,再翻翻自选股的行情。盘中主要就是盯着分时图和K线图,结合成交量看看。收盘后,我会花点时间复盘,看看当天的涨跌幅排行,浏览一下相关的财经资讯,大智慧里面资讯也挺多的,虽然有些也是转载的。我还喜欢用它那个“区间统计”功能,看看一段时间内某个股票的涨跌情况,主力资金动向啥的。
要说小坑嘛也有。比如有时候软件会突然卡一下,尤其是在行情波动大的时候,不知道是不是我电脑配置不行还是软件本身的原因。还有就是,不同版本之间,有些功能布局可能会有点小差异,偶尔更新个版本,还得重新适应一下。
我还记得那时候有朋友推荐我用“大智慧专业版”或者“Level2”的,说是数据更及时,功能更强大。我也动过心,但后来想想,我这水平,用那么高级的也未必能看出花儿来,免费的先用熟练了再说。毕竟工具是死的,人是活的,关键还是得自己有判断能力。
为啥我对这玩意儿这么熟?你们可能好奇,我怎么对这软件这么门儿清?也没啥特别的。刚开始那几年,亏了不少钱,心里不甘!就想着一定要把这玩意儿搞明白。除了看书学习,剩下的时间几乎都耗在研究这个软件上了。
每天收盘后,我都会花上一两个小时,把大智慧里的各种功能翻来覆去地研究。从最简单的看K线,到后来自己琢磨那些指标,什么MACD、KDJ的,虽然现在看来也就那么回事,但当时真是废寝忘食地学。我还试过用它那个公式编辑器,想自己写个选股公式,结果搞了半天也没整明白,太复杂了,哈哈。
我还记得有一次,就因为没看懂一个指标的背离,错过了一个好机会,那个悔!从那以后,我对这些图表、数据就更上心了。可以说,我炒股的很多经验和教训,都是对着大智慧的界面总结出来的。一个软件用久了,自然就熟了,跟老朋友似的。
总结几句大智慧这款软件,作为一款老牌的行情分析工具,功能上还是比较全面的,覆盖面也广。虽然现在市场上新的炒股软件也层出不穷,各有各的特色,但我对大智慧还是有感情的。它陪伴了我从一个股市小白慢慢成长的过程。
它也不是完美的,广告弹窗、偶尔卡顿这些小毛病也是有的。但对我来说,它提供的数据和图表,已经足够我进行日常的分析和决策了。现在我手机上也装了大智慧,方便随时看看行情,不过还是习惯在电脑上看,屏幕大,看得清楚。
今天就先分享这么多,算是我个人使用大智慧的一点实践记录。希望能给刚入门的朋友一点点参考。记住,软件只是工具,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!